志在苍穹追梦六十载

—记交大 1957 届机械系学长、有突出贡献的航天老专家杨畅

期次:第1期    作者:文 / 1969 届 24041 班 杨镜明   查看:126

航天部“有突出贡献的老专家”杨畅


  他是钱学森点名选调的惯性导航专家,他先后承担和参与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载人航天、嫦娥探月等多项重要航天工程的研制和发射任务,六十多年来他孜孜以求锲而不舍,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杨畅(原名杨福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惯性导航专家,研究员。1932年12月出生于江苏无锡,1957年交通大学机械系毕业后分配至国防院校西北工业大学任教。1965年奉调至七机部一院十三所工作,先后任研究室主任,十三所副所长,中国宇航学会理事,中国航空学会理事,军用惯性技术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行业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宇航学会惯性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航天集团公司派驻火箭院质量监督副总代表等职。1991年杨畅荣获国家航空航天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老专家”荣誉称号,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时至今日,杨畅年已八十七高龄,为了实现中国航天梦,他一辈子初心不改。杨畅牢记母校的期望,他说:“我清楚记得,大学毕业时,交通大学教务长陈大燮老先生曾对我们说过的一句话,期望我们为国家服务40年。”迄今他从交大毕业已60余年,苍穹追梦六十载,遐龄白发仍在坚持工作。“只要能为国防做点事,我便会觉得自己依然行走在这条追梦路上”,“要把走过的路、经历的事情,传给年轻人”。这就是杨畅的心愿。
日寇侵华施兽行,幼年立下强国志
在说到走上航天之路的起因时,杨畅时常忆记起幼年在家乡和报考交大求学的往事。杨畅出生在江南水乡,祖居“河庄木行”。1937年初冬,日寇侵华战争无锡屡遭日机轰炸,为躲避战乱,年幼的他跟随家人在凄风苦雨的傍晚,乘坐小渔船扶老携幼到远郊山村去逃难。此期间的经历,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知道了“我是中国人,世界上有个国家叫日本,他们有飞机,有大炮,他们侵略中国,中国人民正在受难”,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启蒙教育。此后,杨畅求学期间,沦陷区社会动荡,乡间的学校经常停办,他小学六年就换了几所学校。稍大后听说上海的一些大学生到南京请愿,当局不让开火车,是交通大学的学生自己开着火车去南京时,大学生的爱国激情和能力更强烈地震撼着他的心灵。
在回顾幼时的经历时,杨畅写道:“日寇入侵施兽行,少小倍感受欺凌。 沦陷八年煎熬苦,强国之梦由是生。”
1953年,新中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高中毕业的杨畅得知国家要实现机械化发展重工业,为了实现幼时就蕴藏在心中的强国理想和抱负,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他学习刻苦,成绩优秀,1957年交大毕业时听说西北地区国防院校急需人才,在“要为祖国国防建设事业添砖加瓦”的思想支配下,他主动要求到西北地区工作,得到学校的支持和赞扬,被分配至国防院校西北工业大学。他说服家人,告别家乡,踏上了西去的列车。
钱学森点名选调,报国踏上航天路
杨畅在西工大期间,从事陀螺和惯性导航专业的教育和科研工作。惯性技术是航天科技工业的关键专业,是飞行器目标制导控制从而实现成功发射的保证。杨畅承担了这个新专业的创建任务,他对惯性技术在航空、航海、航天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