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 水 思 源--毕 业 30 年 感 言

期次:第1期    作者:文 / 1989 届 50351 班 张永春   查看:12

  1985年9月,我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告别了故乡江西宁都,来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开始了新的人生篇章。
我之所以报考上海交大,是因为高一暑假的某一天,我爸下班回家告诉我妈他们一个朋友的儿子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言语间充满了赞赏与羡慕。我不禁好奇地问:“上海交大是很好的学校吗?”我爸答道:“当然了,那可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好大学呀!”我爸的言语表情让我记忆深刻。以至于高考后填报志愿时,在第一志愿上我毫不犹豫地写下了“上海交通大学”。得知全国重点大学录取通知书寄到的那一天,我和另外一些同学冲到了我们中学收发室。我的录取通知书果然来自上海交大,但是录取的专业并非我填报的工商管理,而是“锻压工艺及设备”。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专业,也不知道这个专业是学什么,干什么的。突然,有一位同学大声喊道:“那个专业是打铁的!” 顿时,同学们都笑了,开始叫我“张铁匠”。我很开心,很高兴自己能去上海交大,打铁也行!
我信心满满地来到交大,可是残酷的现实立即将我压得喘不过气来。尽管我高考成绩583分,是全班最高分,可我是典型的“高分低能”。刚入学举行的英语分级考试中,第一部分是听力考试,我什么也听不懂。当我第一次在寝室里读英语课文时,一位同学立即对我说:“你读英文的发音与语调怎么这么怪?” 吓得我从此不敢在有人能听见的地方朗读英文。第一学期有一门计算机编程课Fortran,我以前从不知道有计算机编程这码事,而同一寝室来自交大附中的同学在中学时就学过了这门课。我高中阶段没有做过物理实验,大学开设物理实验课,我的搭档曹简同学每次轻而易举地把所有该做的东西迅速地做完了,我却不知道她到底干了些什么……这一切的一切都令我沮丧而自卑。来自“革命
老区”的我,本以为自己在上海交大定能如鱼得水。可是残酷的现实,让我觉得自己像一个不会游泳的孩子,即将淹没在交大这个充满天之骄子的学海里!
感谢我的室友、我们联谊寝室的同学以及我们的班集体,让我觉得可以抱团取暖,有所依赖。渐渐地,我接受了昔日学霸不再的事实,开始脚踏实地尽己所能地学好每门课程,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渐渐地,我在交大的校园里找到了自己的快乐,并且也很乐意为同学、朋友、班级、系里及学校尽一己之力。在全校合唱比赛中,我们在系合唱团里高歌“明天会更好”,并为我们五系荣获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学校举办的“文明寝室大奖赛”中,我们寝室全体同学献上歌舞“绣红旗”,虽未获奖,却赢得了台下前来做拉拉队员的全班同学及联谊寝室全体同学的掌声与喝彩。当系里决定要为咱们系女生宿舍提供一台电视机的时候,我这个寝室长以寝室利益为己任,据理力争,最终为我们宿舍赢得了这台电视机使用权!
渐渐地,我在学习上也找到了自信。大三结束时,我们被告知国家教委要从上海交大89届毕业生开始搞试点,学生可以自己找工作,而不需要完全由国家分配工作了。在完成长春第一汽车厂暑期教学实习后,我立刻南下广州去找工作。获得了万宝电器公司、标致汽车公司以及广州重型机器厂的录用通知书,保证我毕业后可以去他们单位报到上班。大学四年级,别的同学在忙着找工作,我却闲着。于是,我开始精读《新概念》英语,陶醉于这套书中每篇精美的短文里。后来,教育部举办了全国高等院校第一次英语四、六级考试,当时本科要求通过四级,硕士要求通过六级。我们一帮同学抱着玩玩看的心态参加了六级考试,我竟然是那次我们班级唯一通过六级考试的人。我很高兴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89年7月,终于要从上海交大毕业了。带着深深的眷恋,我回头看看一路走来的自己:上交大前,我自以为是,曾以为自己能让日月换新天;到了交大,才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不过是一个平凡的人。交大四年学习生活的沉淀与积累,让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空间。懂得用最大的努力去做人做事,让自己活得充实,同时也带给别人快乐。展望前方的路,我相信事在人为,我有能力为自己经营一份称职的工作和幸福的生活,同时也让这个世界因为有我而变得更美好。
带着这份沉着与自信,我从交大走出,来到了广州,又从广州来到了美国。每次有机会回国到上海,我一定会重返交大徐汇校区。每次漫步校园,徘徊在昔日的宿舍楼,图书馆和教学楼,我都能在母校的怀抱里养精蓄锐,整装出发,继续前行。“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感恩母校交大,造就了一个小小的我,以及成千上万个像我一样的交大学子!
!